春去秋來,時光流走,一年的時光轉瞬而逝,能留存的唯有定格在相機中的一幅幅美好畫面。在過去的一年中,感謝大家一路以來陪伴著映像中國一路成長。我們共同重溫“紅色印記”的激情歲月;一起重溫“我的2020”;感受了農歷新年的“家鄉他鄉”;在春天“希望的田野上”徜徉;去領略“我們新疆好地方”的美麗風光;一起歌頌過“勞動最光榮”的光輝事跡;看著“祖國花朵”的茁壯成長;在“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”的歌聲中共同慶祝百年華誕;記錄了那些日日夜夜“在雨中”堅持在抗洪前線的高大身影;還有莘莘學子“學無止境”的寒窗苦讀;一起在十 月“金秋”共享瓜果飄香;一起在這個全面抗疫的時代關注全民“健康”;最終盤點“我的2021”有太多可說可想。
春去秋來,時光流走,一年的時光轉瞬而逝,能留存的唯有定格在相機中的一幅幅美好畫面。在過去的一年中,感謝大家一路以來陪伴著映像中國一路成長。我們共同重溫“紅色印記”的激情歲月;一起重溫“我的2020”;感受了農歷新年的“家鄉他鄉”;在春天“希望的田野上”徜徉;去領略“我們新疆好地方”的美麗風光;一起歌頌過“勞動最光榮”的光輝事跡;看著“祖國花朵”的茁壯成長;在“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”的歌聲中共同慶祝百年華誕;記錄了那些日日夜夜“在雨中”堅持在抗洪前線的高大身影;還有莘莘學子“學無止境”的寒窗苦讀;一起在十 月“金秋”共享瓜果飄香;一起在這個全面抗疫的時代關注全民“健康”;最終盤點“我的2021”有太多可說可想。衷心希望我們未來可以在各位老師的幫助下走的更遠更好。
映像中國
郭江濤
攝影發現美、記錄美術,是表現生活最直接的手法。攝影給我的生活帶來了更多樂趣和責任。攝影注重情感表達和內在美展現,讓我們能夠更認真更深層次的觀察自然、觀察社會、觀察生活,更加深刻的認知事物及其內在的價值含義。
郭江濤
河南周口人。2015年學習攝影,2017年畢業于北京攝影函授學院。多年來的攝影創作,先后有幾百幅攝影作品在國家、省、市級等攝影比賽中獲得多項獎項。
宋義勇
拍攝身邊人和事,是我接觸攝影12年一直堅持的拍攝理念,比如拍攝家人,拍攝我居住的環境,拍攝我身邊的百姓樂業。我喜歡拍攝生活中的一切“感動”瞬間,記錄當下社會發展變革中具有時代特征的社會風貌!
宋義勇
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,太倉市攝影家協會理事,連續7年獲得太倉市“攝影五杰”稱號。作品曾入選第25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、2019年“伯奇杯”中國創意攝影大展等。入選2020年度“太倉宣傳文化旅游人才”計劃(重點人才),入選2021年第四屆全國青年攝影大展導師推薦潛力攝影新人。業余時間一直扎根太倉,記錄各行各業的發展變化,并在市級、省級、國 家級影賽或影展中獲獎或發表作品600余幅/次。
樊豹聲
攝影,以光為筆,以影寓情,是感受生活的一種方式,是一種傳承“愛”的一種途徑,是贊頌“美”的一種藝術。
攝影最本質的東西不在攝影技術本身,而在于它可以凝聚畫面傳遞思想,可以定格瞬間成為永遠,可以雕刻時光延伸流傳。
生活中每時每刻都有著震撼心靈的畫面。我愛攝影,更愛用眼睛尋找、用鏡頭發現那些人、那些事、那些感動瞬間。那些美的、好的、有價值的東西,一直在激勵著我拿起相機向前去。
樊豹聲
江蘇贛榆人,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、新華社簽約攝影師。2 010年開始攝影的學習和創作。作品先后在國內外攝影比賽獲獎數百次。2016、2017、2018年連續三年獲《大眾攝影》雜志第三、第四、第五屆中國好風光攝影大賽優 秀攝影師稱號。作品《多彩海灘》入選第26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。
金云鐘
多年的攝影創作使我深深感受到,攝影,就是把自己對生活、對藝術的感悟凝聚到自己的作品中去,把美凝聚到畫面中去,用鏡頭去表達對生命的執著與堅強,去感慨人生的冷暖,體現人性的真、善、美。
金云鐘
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。2007年開始攝影創作,愛好人文紀實攝影。近年來,有300余幅作品在省、國 家級攝影比賽中榮獲獎,如慶祝新中國成立65周年·改革開放35周年全國攝影大展,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《中國人家》全國攝影大展,第二十四屆全國攝影藝術展,全國電力職工攝影藝術展,第十二至二十三屆全國藝術攝影大賽,、第三、四屆中國攝影獎,平遙國際攝影大展,北京國際攝影周,、江蘇省第21、22屆攝影藝術展覽等。2017年攝影作品《幸?!啡胝埂叭珖鴶z影藝術展覽60年精品回顧展”。
林曉明
只有扎根基層,深入生活,才能拍出既感動自己又感動別人的好作品。
林曉明
廣東揭陽人,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、廣東省攝影家協會會士。2006年開始用相機記錄身邊的事物,作品《趕工》入選第17屆中國國際攝影藝術展覽,《天路》入選第18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;先后有91幅作品在中國攝影家協會或所屬單位、刊物的賽事中獲獎或刊登。
董士陽
攝影已不再是機械地記錄客觀事物中的人和事,而是成為人和自然的一種獨特的對話方式,,是攝影家依照自己特定的思想情感、品格、性情,將自然景物人格化,把自己的意念滲透到景物中去,并通過影像加以呈現,引起觀賞者的共鳴。
董士陽
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、遼寧省旅游攝影錦州協會主席、錦州攝影家協會副秘書長。攝影作品多次在國內外攝影大展、賽獲得金、銀、銅獎,多幅作品在《大眾攝影》、《人民攝影報》、《中國攝影報》等國家攝影主流報刊雜志發表。
肖文范
攝影充實了自己!
肖文范
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接觸照相機至今,專注人文題材。有攝影作品分別發于《人民畫報》雜志、《中國攝影》雜志、《中國攝影家》雜志、人民日報、中國文化報等刊物,并有作品獲獎。
許保全
唯有影像從心,方能成就不凡。攝影是寓情于景、感悟于心的過程,它通過凝聚畫面傳遞思想,通過捕捉瞬間成就永遠,通過定格時光延續流傳,給人以光明與溫暖。找尋那些時刻都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平凡畫面,真實記錄下來,成為永恒的感動瞬間,是我對攝影的理解與追求。
許保全
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、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會員,福建省攝影家協會會員。自小喜歡攝影,靠自學打下一定基礎。近幾年跟隨多位老師到各地采風,參加各種攝影培訓,作品和文章入圍攝影征集活動,并在各個刊物刊登。獲得2018年泉州市十佳攝影師稱號,2019年《海峽攝影》十佳創作攝影師,2020年《海峽攝影》十佳創作攝影師。
朱德春
我的這幅殘運會攝影作品,記錄了殘疾人運動員勇于拼搏、揮灑汗水的時刻,突出自強不息的勵志精神。攝影讓我能夠更細致的觀察社會,體驗生活,于身心有益,這是我由衷的深刻感受。
朱德春
國家一級攝影師
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
上海市攝影家協會會員
上海市殘聯融媒體專職攝影師
上海市聾人攝影學會會長
高建華
攝影是一項勞其筋骨,費其錢財,很難成就的一門藝術創作工作。我的體會:愛好是不竭的動力,吃苦耐勞是成功的途徑,觸類旁通是提高水平的竅門。
高建華
山東省攝影家協會會員。2014年從部隊退休后,重新拿起相機,從頭開始學習攝影。作品《萬家燈火》在全國28屆攝影藝術展中入圍,作品《獵人之子》《殘荷》《龍脊人家》《流金歲月》刊登于《山東畫報》雜志、《齊魯影像》雜志,并有多幅作品獲得各類獎項。
陳文格
每次外出攝影都是一次心智的旅行,是一種屬于自己的過程享受,是愉悅、是感悟、是境界。崇尚“我攝影、我健康、我快樂”的攝影目標,用眼睛去撲捉,用情感去構思,用心靈去感悟,用相機去定格,在生活中發現美、感受美、表現美,這是攝影給我的收獲和快樂。
陳文格
重慶合川人。1981年大學四年級選修攝影課程。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,重慶市攝影家協會會員。1987年在中國攝影函授學院(現北京攝影函授學院)學習結業;熱愛光影藝術,喜歡社會人文紀實攝影。2015年被重慶市攝影家協會授予“zui佳攝影家”稱號。
《圖強》《幸福水花》《勇士的角逐》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主辦的“中國藝術節”攝影作品展覽;《秋收時節》《搭乗幸福小慢車》和《一直在路上》分別入選“第八、九屆全國農民攝影大展”;《歡樂摸你黑》《色彩的盛宴》等多幅作品入選全國及省部級攝影展。其中《屯堡人家》入選“2019‘貴在責任貴在關愛’全國攝影大賽·2019平遙國際攝影展覽”和“2020·中國民族影像志攝影雙年展”,并被中國民族博物館永久收藏。
范渝
攝影僅僅追求漂亮唯美是不夠的,是要用相機這個工具,通過自己的主觀認識,創作主題鮮明、深刻、融入豐富人為情懷的攝影作品。這需要在愛好攝影的道路上繼續學習提高。
范渝
成都市青白江區攝影家協會會員、成都市攝影藝術家協會會員、四川省攝影家協會會員、中國職工攝影協會會員。上世紀八十年代學習攝影,喜歡人文紀實作品的拍攝,有《樂》《上學路上》《轉場》《古堡倩影》《手機傳歡樂》《奮勇搶險》《雪中行》《鄉村“三通”》等多件作品在省、市及全國攝影征集中入選或獲獎。
注:根據規則,“映像中國”年度積分累計前十名被評為年度十佳攝影師,2021年度積分第十位有四位同志的積分相等,并列進入十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