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半農(1891-1934)丨文學家、語言學家、教育家、語言理論奠基人、詩人,同時還是國攝影理論奠基人。
以前館長以為劉半農只是一位詩人,那首《教我如何不想她》簡直美得讓人落淚,現在才知道,原來劉半農先生還是一位攝影家,館長真的是才疏學淺呀。
《靜》
《齊向光明中去》
劉半農學習攝影始于十七八歲。1923年,他到法國留學,業余時間喜愛研究攝影藝術,巴黎有什么攝影展覽他都看,有什么攝影書報刊物,他也看。1925年學成回國,在北京大學執教以后,他對攝影的興趣更濃了,并于第二年加入“北京光社”。
《莫干山之云》
《人與天》
他先后展出和發表了《舞》《夕照》《垂條》《淚珠中的光明》《在野》《人與天》《著墨無多》《靜》《山雨欲來風滿樓》等題材不同、風格新穎的攝影作品。逐漸成為北京攝影界的活躍分子、光社的代言人。
《客去之后》
《曲徑》
在當時的攝影愛好者中,劉半農的過人之處是理論創造,曾于1927寫出了一本《半農談影》的專著,是國內第 一本系統全面地闡述攝影創作藝術理論的書。
在那個照相都去照相館,大多還是呆滯刻板的人物照片的年代,劉半農已經開始提倡攝影寫生,開辟了攝影藝術之路。
《夏云》
也許劉半農搞攝影確實是業余愛好,可他卻很用心。